第(2/3)页 必须由他盖章签字的,事情紧急的排在最上面,事情稍缓有待观察的,放置另一边。 中规中矩的那些日常公差。 则按照年、月、日来分开进行处理。 细分每一步工作,并且将他们的任务清楚且合理地分派给每一个官吏。 “记住了,往后你们各司其职,不要甲没到场,就做甲的事,按照这些轻重缓急区分开来的公文,如果十万火急,就算甲今日休沐,也要将他叫回来处理。” “同理,那些时间限制有三五日的,需要着重处理今日紧急的事情,等到郡丞大人举荐的人手到位,就会有专门的书吏来分类这些公文,你们按照规矩来,不要乱了套。” 看似细化了府衙里的各项事情,可能会麻烦。 实际上还缩减了两成的人手。 而若是像此时一样,府衙遭遇了大半个官场瘫痪的情况。 负责总体文书工作的长史,必须长驻府衙,随时准备处理。 负责协调郡守的郡丞也不得离开。 郡守则需要根据情况,对接调动兵马的郡尉,以及外界联系人员。 相互配合之间,既有主外的也有主内的,分工明确,绝不会乱中出错。 当杜郡丞暂代郡守之职,出去确定完各个路段修建工期回来。 想要以前辈的身份,替宋徽之处理一些积压的公文。 回来便被亮堂的屋子吓了一跳。 “积压的公文呢?徽之兄你搬去哪里了?那里面说不定有原郡守,积压许久的急事没有处理!” 站在窗边喝茶的宋徽之,不急不慢地回他。 “没有什么急事,只有一桩案子需要他定夺,我已经看完卷宗,发现人证与物证不吻合,打回雒县责令重审了。” 杜慎行疾步走到他跟前,看到他悠闲自得的品着香茗,顿时哭笑不得。 “徽之兄,你不会把所有积压的文书,只用半日便处理完了吧?” “不是我处理完的,是大家处理完的,所以我放了手下们半天假,既然郡丞大人回来坐守府衙,那么,我下午也要请假,闲着也是闲着,我去找林兄寄情山水去了。” 杜慎行目瞪口呆。 不会吧? “徽之兄你真的只用半日,就把积压的所有公文都处理完了?!” 要知道,那些足有七八日未处理的公文,琐事繁杂。 就算是他这个熟手,也要用上两日。 面对着杜慎行的大呼小叫,宋徽之从旁边的书桌上,拿起一沓薄薄的纸,塞到他的怀里。 “这上面写着府衙整顿后所需的官职,还有他们每日履行的职责、应急时履行的职责,你看完后,如果有需要改动的地方,和我说一声,我再改,如果没有的话,你记得写封奏折上报给陛下。” 宋徽之跟在父亲身边,见识过不少官场上的事。 可当时父亲还不是大常的吏部尚书,他对官场的整套制度,以及没有品级的小官小吏,在官场运作中,具体从事什么并没有清晰的概念。 第(2/3)页